改善肝功,降脂减重-强肝胶囊在减轻体重领域临床研究新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强干预,予以改善。2024年数据显示,超半数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如不干预,2030年成人肥胖率可能突破70%,儿童肥胖率将超31%。
为解决单纯依赖疾病治疗的被动局面,政策强调“预防为主”,通过全民体重管理降低慢性病发生率。因此将健康体重管理纳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框架,并于2025年4月正式增补为健康中国专项行动。
中医药减肥以“调理为本、个性化干预”为核心,在慢性肥胖管理及代谢综合征防治中凸显独特价值,尤其适合追求健康减重、易反弹及合并慢性病人群。在减重领域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就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刘美主任等人于2023年10月发表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杂志的研究-《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总结如下:
研究背景
探讨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MAFLD的临床疗效,包括改善肝功能、降低肥胖体征和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
研究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MAFLD患者,男80例,女16例;年龄41~77岁,平均(61.22±6.21)岁;病程3~17年,平均(9.26±2.43)年;病情程度轻度49例、中度4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次,3次/日。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强肝胶囊,5粒/次,2次/日,连续治疗6天后停1天。
治疗周期: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观察指标:
1.体征指标 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进行常规检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BMI=体质量/身高2)。肝/脾 CT 比值。
2.肝功能和血清炎症指标 包括γ-谷氨酰转肽酶(y-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铁蛋白(SF)水平
研究结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 。
体征指标:治疗后,两组的体质量指数(BMI)和腰围显著降低,肝/脾CT比值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
肝功能指标:治疗组的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除此之外,研究显示血清炎症指标:治疗组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铁蛋白(S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在不良反应结果如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讨论
联合治疗效果: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显著提高MAFLD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作用有关。强肝胶囊成分中减重作用机制如下:
促进脂肪代谢与分解
山楂:加速脂肪分解,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泽泻:促进脂肪代谢,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减少肝脏脂肪沉积。
丹参、郁金: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强脂质转运能力。
调节糖脂代谢紊乱
茵陈、板蓝根:抗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脂肪合成
黄芪、党参:增强线粒体功能,提升能量消耗效率。
降低瘦素抵抗 山楂、泽泻、茵陈等:促进肝脏瘦素受体表达。提高JAK2、STAT3磷酸化水平,改善瘦素抵抗和肝脂堆积;调节GSKβ和GS功能,促进肝糖原合成
减轻炎症与氧化损伤 党参、黄精、山药:提高SOD及GSH-Px活性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
安全性: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表明其安全性良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BMI、腰围低于对照组,肝/脾 CT 比值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提高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有助于降低患者的 BMI、脂肪肝严重程度,减轻患者的肥胖体征。也表明强肝在减重降脂方面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关于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解读.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6/content_6959543.htm
- 刘美,侯凤英,王麦,等.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3, 38(10):2511-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