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 研究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中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现已公认,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的病变,而肝硬化则难以逆转。本研究应用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6个月,观测其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作用。
- 研究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
参照文献的诊断标准,选择2008年7月-2009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及门诊的NAFLD患者,经肝脏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纤维化S1~S3期者作为研究对象(本试验排除了S0和S4期患者)。所有研究对象118例均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中,因各种原因未完成者14例(不能按时回访者3例,不愿再次肝穿刺活检者8例,患其他疾病退出者2例,加用实验以外的保肝药者1例),本实验共完成104例。将入选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男46例,女18例,年龄33~58岁;对照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0~55岁。在临床分型、年龄、性别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05)。
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给予一般护肝对症治疗:护肝宁(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3476)5片/次,3次/d,口服;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强肝胶囊(石家庄东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80012)112g/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
3观测指标
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谱[透明质酸(HA)、Ó型前胶原(PCÓ)、Ô型胶原(CÔ)、层粘蛋白(LN)]、肝脏病理、肝脏B超及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的变化。
4疗效评估
临床症状积分评定(每一个症状评分为0~4分),治疗前后作症状积分及症状缓解(积分下降)率的比较。组织病理学评估:按肝纤维化程度每下降1个或1个以上等级者为有效,凡未达到有效标准者为无效。肝B超影像学评估:按B超纤维化程度分级每下降1个或1个以上等级者为有效,凡未达到有效标准者为无效。
- 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及症状缓解(积分下降)率比较见表1。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肝区不适、腹胀、纳差、乏力均明显好转,强肝胶囊治疗组症状积分及症状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ALT、AST、GGT、TBi、lAlb)均恢复正常,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05)。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见表2。
4两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维化分期疗效评估情况见表3
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脏B超检查疗效评估结果见表4。
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ADC值比较见表5
- 讨论
肝纤维化是NAFLD发展中关键的阶段,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逆转手段。尽管目前已经有许多西药被用于抗肝纤维化治疗,但大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并且因其毒副作用较大而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中药具有多组分的物质基础和多途径与多靶点的作用特点,针对肝纤维化等复杂疾病可发挥综合治疗优势。
强肝胶囊由茵陈、板蓝根、党参、山药、黄芪、当归、芍药、生地黄、丹参、郁金、山楂、神曲、秦艽、泽泻、甘草等药物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当归、丹参、黄芪具有保护肝细胞、减轻炎症坏死的作用;板蓝根、黄芪、茵陈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的作用;秦艽、当归、黄芪能拮抗细胞因子TGF;黄芪、当归、丹参、甘草能阻止贮脂细胞活化;郁金、白芍、山药、丹参合用可提高胶原酶活性;丹参、生地黄合用具有拮抗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慢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应用强肝胶囊治疗6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虽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肝纤维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却有显著性差异(P<0105),肝脏B超、肝脏ADC值及肝组织病理活检均显示出肝纤维化程度比对照组显著改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105)。实验中尚未发现该药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及肝肾毒性。本研究表明,强肝胶囊具有明显的保护肝脏、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是治疗NAFLD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古赛,黄妙兴,吕发金,等 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2):68-70